淺談五A級青年雞質量規范標準
發布時間:2018-03-12 14:26閱讀數:
近年來隨著蛋雞養殖的規范化、精細化、專業化發展,國內專職育成場異軍突起獨樹一幟,它的出現加速了蛋雞產業鏈專業化分工的進程,因為專注專業青年雞的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,為我國蛋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但毋容置疑現今青年雞質量標準也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提升。
通常,供需雙方都認同的質量標準是:體重、脛長達標,均勻度高,免疫到位,抗體均勻一致,能適時開產。
下面談談個人對青年雞質量規范標準的一點看法,不對之處敬請同行指正。
一、硬性指標
1、脛長達標:近年來國外隨著現代養雞的規范發展,育種公司不在關注脛長指標,但我國的養殖和從業者水平層次不齊,脛長仍是首要關注的一項重要指標,以期達到骨骼和體重同步發展。
龍骨長和脛長是15周齡之后體型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,對產蛋性能、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,對啄癖也有直接影響。脛長每增加1mm多產約3枚雞蛋;
2、體重達標:確保均恒的周增重是青年雞培育的重點之一,任何時間增重不達標,都會殃及以后的生產。
第一周的體重同比增加1克,到第六周末體重可增加5.6克左右。
5周齡體重與內臟器官(心、肝、脾、胃、腎、法氏囊和骨髓等 )、脛骨長度發育同步;與開產日齡、產蛋率、高峰期維持時間和蛋殼質量成正相關;與死淘率成負相關。
但是體重也并非越大越好,產蛋量相同的母雞,體重每多250g,每年約多耗料3 kg,還存在死淘高的隱患。
3、較高的均勻度:
均勻度是指雞群整體、個體生長發育的整齊度,它包括體重、體型、性成熟等。雞群的均勻度是蛋雞育雛、育成前一個很重要的指標,是影響蛋雞生產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,也是個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主要問題,目前密度過大是造成均勻度低的一大因素。
1)均勻度與開產日齡有關
2)均勻度與產蛋高峰維持時間有關
3)均勻度與全期產蛋量有關
4)均勻度與全程死淘高低有關
合格雞群80-85% ,高峰維持期4個月以上。
良好雞群 86-90% ,高峰維持期6個月以上。
優秀雞群90%以上 ,高峰維持期8個月以上。
這樣良種雞的性能才得以體現,完成150日齡產蛋率到90%,飼養日達到110周齡,產蛋數達到500枚。
4、龍骨和胸肌發育指數達標:
龍骨發育是個容易忽視和不引起注意的指標,它同脛長一樣對產蛋性能、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。
龍骨判斷的4級標準,飼養較好群體龍骨正常的比例應在95%以上。
在鈣、磷或維生素D3剛開始缺乏時,龍骨是柔性發軟但尚未彎曲,這是一個營養缺乏的重要臨床征兆,所以我們更要養成摸龍骨的習慣,這也是早期發現滑液囊支原體的一種簡便方法。
胸肌發育良好的雞群可以維持較高的生產性能,并能降低啄癖的發生概率;對于產蛋高峰趕上炎熱季節或使用新玉米的,胸肌指數應達到3級標準,并使腹內脂肪厚度保持在3mm左右。
5、羽毛發育達標
羽毛發育與開產日齡有關,一般發育良好的母雞,主翼羽還有1.5~2.5根未脫換時,母雞即達到性成熟開始產蛋。
羽毛發育更換的規律:37-42天開始更換第一根主翼羽,以后每周換一根,隨后14天長齊,全部長齊后,應該下蛋了即:42天+7天*10根+14天=126天。
主翼羽的更換時間是相對不變的,關鍵在于如何加強6周齡前的飼養管理,促使雛雞在42日齡前完成絨羽的退換,每早換完一天預示著早開產一天,即多產近一枚雞蛋。
羽毛發育與飼料消耗有關,頸羽脫落后采食量增加2%,胸羽脫落后采食量增3%,二者都脫落了采食量則增加10%,需要多消耗的 飼料用于保持體溫恒定 。所以老齡雞采食量增加和蛋重增加的情況也屬必然。
羽毛的潔凈程度與雞群健康有關,也能反映出一個雞場的硬件和綜合管理水平,一般來講雞舍通風不好、空氣污濁;乳頭漏水;營養不平衡或氨基酸、維生素或微礦缺乏;溫度過高等都會造成羽毛發育不良影響生長發育。半階梯和4階梯籠養,因雞籠重疊過多,糞便逐層污染,轉群時上層是海蘭白下層變成海蘭灰了,發病概率隨機增加。
二、柔性指標:青年雞以質論價是趨勢
至今青年雞價格從幾元至十幾元價格不等,原因在于無章可循、惡性競爭,價低必然質次同時殃及質量高的青年雞場的發展,導致雙方互有傷害,為此有如下設想僅供參考商榷,以有助于青年雞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一)基礎價格:
60日齡達到以上5項標準的青年雞基礎價格為××元/只。
雞群基礎標準( 以本品種育種公司提供的周體重、脛長和均勻度80 %為基準)
再以60日齡的實際指標做為浮動價格。
二)浮動價格:
1.比本品種標準體重多50克(在脛長達標基礎上),價格+1元/只,體重低50克的-1元/只(體重低20%以上的雞群建議直接淘汰)。
2.五周齡抽檢體重一次,達標的+1元,否則-1元。
3.脛長比標準每多2毫米,價格+1元/只,少2毫米的-1元。
4.均勻度比標準(80%)每高1%價格+0.2元/只,低1%價格-0.2元。
5.龍骨必須達到一級標準,不得出現彎曲現象,2級的-0.5元/只,3級的-1元,4級的建議直接淘汰。
?。?羽毛必須全身覆蓋,殘缺3 cm²,尾羽缺失的-1元。
三、輔助指標:
1、密閉式雞舍、履帶清糞、全進全出、同源引種“+””,否則“-”。
2、進口活疫苗的使用與否“±”。
3、檔案齊全“+”:包括真實完整的育雛育成記錄(免疫消毒、耗料及配方、溫濕度控制和死淘,每周體重等情況)引種證明、運輸檢疫合格證、動物防疫合格證、營業執照、防疫程序、抗體檢測報告等。否則“-”。
4、轉群一周內無異常的死淘,二周內無大的傳染病發生“+”。
5、育成場要做好與蛋雞場的通風、溫度、飼料和光照等的過度和銜接,不同的雞舍類型更應做好此項工作“+”。
6、運輸安全責任 到蛋雞場殘次雞不超過0.1%“±”。
7、200日齡前跟蹤服務 “+”協助蛋雞場使雞群達到90%或更高的產蛋率。否則“-”
以上可酌情增減價格,亦可單獨計算。
四、未來理想目標
1、青年雞的轉群日齡
目前青年雞市場,50日齡(有瞞天過海的)出售的占10%,55至60日齡雞售出的占80%,60以上至100日齡雞售出的占6%,100至112日齡雞售出的占4%。
我們知道7-11周齡是雞體重增長最快的階段,周增長100克左右,此時雞的生殖器官發育還未開始發育,卵巢、輸卵管和性腺多在產第一枚蛋的前10天才發育完成,此時轉群弊端較多。
以后應逐步向13周或16周齡轉群發展。
2、青年雞的銷售區域半徑
基于運輸安全、費用和生物安全考慮,理想的銷售區域半徑50公里以內,100公里以內良好,200公里稍差,特殊情況的另當別論。
3、青年雞場的優化整合
一場一種源、一場一品種。
專用運輸汽車(溫濕度、空氣質量等可調)、層疊式帶承糞盤專用轉群車和自動裝卸。
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良好、健康的價格機制,督促青年雞場向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,提供更高質量的青年雞,充分發揮其承上啟下良好作用,達到雙方共贏,得以實現整個蛋雞產業鏈的完美融合,譜寫行業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