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個歷史小故事,道盡人才管理的精髓
發布時間:2018-05-20 14:08閱讀數:

多數企業對于識人、招人、用人、留人等人才管理問題甚是煩惱。其實,古今中外,對人才管理的問題都頗有研究與智慧沉淀。在我國古代,很多君王便是很重視人才管理的問題。以下幾個古代的故事,相信會讓你在人才管理問題上有不同的理解。
1 識才: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
所謂識才,不只是看看誰是人才,誰不是人才這么簡單,而要從小的方面推斷大的方面,從今天的行為推斷以后的行為,得出用人策略。
周亞夫是漢景帝的重臣,在平定七國之亂時,立下了赫赫戰功,官至丞相,忠心耿耿。一天,漢景帝宴請周亞夫,給他準備了一塊大肉,但是沒有切開,也沒有準備筷子。周亞夫很不高興,就向內侍官員要了雙筷子。漢景帝笑著說:“丞相,我賞你這么大塊肉吃,你還不滿足嗎?還向內侍要筷子,很講究啊!”周亞夫聞言,急忙跪下謝罪。漢景帝說:“既然丞相不習慣不用筷子吃肉,也就算了,宴席到此結束。”于是,周亞夫只能告退,但心里很郁悶。
這一切漢景帝都看在眼里,嘆息道:“周亞夫連我對他的不禮貌都不能忍受,如何能忍受少主的年輕氣盛呢。”漢景帝依此推斷,周亞夫如果輔佐太子,肯定會生出些非分的要求,趁早放棄了他做太子輔政大臣的打算。
2 引才:秦昭王五跪得范雎
引才納賢是國家強盛的根本,而人才,尤其是高才,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。
秦昭王雄心勃勃,欲一統天下,在引才納賢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氣度。范雎原為一隱士,熟知兵法,頗有遠略。
秦昭王驅車前往拜訪范雎,見到他便屏退左右,跪而請教:“請先生教我。”但范雎支支吾吾,欲言又止。于是,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,且態度更加恭敬,可范雎仍不語。秦昭王又跪,說:“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嗎?”這第三跪打動了范雎,道出自己不愿進言的重重顧慮。秦昭王聽后,第四次下跪,說道:“先生不要有什么顧慮,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,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的。”范雎還是不放心,就試探道:“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。”秦昭王對此指責并沒有發怒,并領悟到范雎可能要進言了,于是,第五次跪下說:“我愿意聽先生說其詳。”言辭更加懇切,態度更加恭敬。
這一次范雎也覺得時機成熟,便答應輔佐秦昭王,幫他統一六國。后來,范雎鞠躬盡瘁,輔佐秦昭王成就了霸業,而秦昭王千百年來也被人們所稱譽,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。
3 用才:神偷請戰
用人之道,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發現、發掘、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。用人得當,事半功倍。
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,并把他們招攬到麾下。有個其貌不揚,號稱“神偷”的人,也被子發待為上賓。有一次,齊國進犯楚國,子發率軍迎敵。交戰三次,楚軍三次敗北。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、勇悍之將,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,就是無計可施。這時神偷請戰,在夜幕的掩護下,他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。第二天,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,并對他說:“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,特地趕來奉還。”當天晚上,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,再由子發派人送還。第三天晚上,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都偷來了,子發照樣派人送還。齊軍上下聽說此事,甚為恐懼。齊軍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:“如果再不撤退,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。”于是,齊軍不戰而退。
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,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勁。企業老板們要清楚了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,千萬不能夾雜個人喜好,也許你今天看不起的某個人,他日正是你事業轉機的干將。
4 激才:墨子苦心激勵耕柱
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,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。有一次,墨子又責備了耕柱,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,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,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,卻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,讓他感覺很沒面子。一天,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:“老師,難道在這么多學生中,我竟是如此差勁,以至于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?”墨子聽后,毫不惱火地問:“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,依你看,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,還是用老牛來拖車?”耕柱答:“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。”墨子又問:“那么,為什么不用老牛呢?”耕柱答:“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,值得驅遣。”墨子說:“你答得一點也沒錯。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,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,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。”
激勵人才是一種藝術,激勵無定法,只有合適的激勵才能產生期望的效果。墨子的激勵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,但可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鑒。
5 育才:紀渻子訓雞喻育才
一般情況下,人才到崗之后須進行培訓,即育才。育才是企業永久的工程,用才而不育才,人才便沒有持續競爭力。
據傳,周宣王愛好斗雞,紀渻子是一個有名的斗雞專家,被派去負責飼養斗雞。10天后,周宣王催問道:“訓練成了嗎?”紀渻子說:“還不行,它一看見別的雞,或聽到別的雞叫,就躍躍欲試。”又過了10天,周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,紀渻子說:“還不行,心神還相當活躍,火氣還沒有消退。”再過了10天,周宣王又問:“怎么樣?難道還沒訓練好嗎?”紀渻子說:“現在差不多了,驕氣沒有了,心神也安定了,別的雞叫,它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,毫無反應,不論遇見什么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、不驚,看起來真像木雞一樣。這樣的斗雞,才算訓練到家了,別的斗雞一看見它,準會轉身就逃,斗也不敢斗。”周宣王于是去看雞的情況,果然呆若木雞,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,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,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,看見它就走開了。
其實,我們的育才也正是遵循這樣的規律。只有企業專心培育人才,并且培育到一定程度,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。
6 留才:劉備苦心留住徐庶心
分分合合,職場中已司空見慣。因此,引才難,留才也難,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難于上青天。
劉備被曹操趕得到處奔波,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縣,又得軍師徐庶。有一天,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,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。徐庶知是曹操用計,但他是孝子,執意要走。劉備頓時大哭,說道:“百善孝為先,何況是至親分離,你放心去吧,等救出你母親后,以后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。”徐庶非常感激,想立即上路,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,明日為先生餞行。第二天,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,等到徐庶上馬時,劉備又要為他牽馬,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,不忍分別,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。
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,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,并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。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,但心卻在劉備這邊,故有“身在曹營心在漢”之說。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,并且在長坂坡還救了劉備的大將趙云一命。古往今來,凡是留才的案例,沒有超出劉備的。留才留心,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,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,依然會為你效命。
來源:老板智慧精選